2024泰国法政大学访学项目学生5月份访学总结(临床医学院中医学(5+3一体化)2020级2班 李梦茹)
逐渐适应Thammasat University的生活的第二周,是2024年五月的尾声。
这周的周一周二正式上课,了解如何在TU高效学习,如何开启一个科学研究项目。全英文的教学方式在一开始时是兴致勃勃,逐渐习惯后还是有些疲惫感,以待自己慢慢学习和调整状态。周三迎来了Holiday: Visakha Bucha Day,喜提假期一天,短暂休息的同时也复习了国内这学期的外科学、中医骨伤科学、中医急诊学等课程任务。
Transformative Learning的课程非常有趣,通过老师教学,小组完成任务,分组后反馈,小组之间相互教学,再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。
最令我印象深刻也最喜欢的第二次field trip,泰方老师们带领我们参观泰国华侨中医院及其中药库房,让我有机会亲身看见、听见并且了解中医药在泰国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着的各种困难。参观中药库房、聆听老师们讲解以后,我了解泰国的中药伪劣品众多,中药出口困难(贵重中药出口存在限制),中药运输成本较高,泰国湿热气候导致中药储存困难,泰国中药的炮制技术和水平不高,中泰相关标准有所不同……中药事业在国外发展面临的困难众多。
我们参观了泰国华侨中医院针灸科、骨伤推拿科、内科、外科并与很好的老师们进行交流。
针灸科的林医师是在广中医毕业的台湾人,最终选择泰国工作并定居。诊室环境很好好,老师说平时病人量不大,需要积累的时间,周末可能会稍微多一些,林老师自己还买了一些盐可以为病人做隔盐灸。
内科的刘医师是泰国人,但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修读硕士,后回到泰国在华侨中医院执医,和我们由衷感叹中国医院的工作强度和氛围比泰国要高很多。同时,老师硕士研究方向是脾胃,我们向老师了解了泰国的消化相关常见疾病,老师说:“因为泰国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关系,功能性消化不良会较为常见一些。”
骨伤科的李汉成老师很和蔼,和我们谈论、分享了一些心得,像是给我们上了一堂课。到老师诊室的时候,我看到老师桌上放着医家医案,尽管已经有所成就但仍然保持学习的状态。李老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,“我们这里的特色就是做纯中医,因为没有西医检查,就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在中医领域深耕。”
通过这次的参观,我了解到中医药事业在泰国的发展已经很好,但仍然有很多短板,无论是中药进口的困难,还是人才的缺乏,都限制很多。针灸推拿等需要的器材、中药药材相对较少,所以外治法在国外发展会更容易一些。
在华侨中医院好像看到了,几十年前中国的中医药事业最初的萌芽、成长,李汉成老师的话值得反复品味,或许在有限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医术的精进和蜕变。